充分发挥海南独特优势,抢抓重要机遇,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聚焦海洋科技、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航天科技、生态环保、新能源、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种业国家实验室,统筹建设省级创新平台,推进建设各类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基地,高水平推进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
加强四大主导产业空间保障
初步形成以四大主导产业为“主力军”,南繁、深海、航天产业为内生动力,13个自贸港重点园区为“主战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布局旅游业空间、现代服务业空间、高新技术产业空间、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空间。
■ 旅游业
在三亚经济圈依托山海组合资源发展全域旅游,规划三亚、乐东、陵水、保亭旅游协同发展带;在海口经济圌提高观澜湖旅游度假区、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南丽湖等地区的空间品质,规划南渡江滨江景观带;在中部片区打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黎苗传统聚落旅游空间;在东部滨海片区打造国际化滨海度假旅游与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空间;在西部山海片区打造以黎苗文化与东坡文化为核心的休闲体验型旅游空间。
■ 现代服务业
优化现代物流业布局,科学谋划金融业空间布局,保障现代商务服务业发展空间和医疗健康旅游业空间,支持市县布局会展业发展空间,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合理布局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拍卖基地、国际知识产权(版权)交易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
■ 高新技术产业
适应创新产业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和用地供应机制,促进创新要素空间集聚。依托澄迈老城科技新城、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产业园、陵水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等布局数字经济产业空间。依托洋浦、澄迈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东方临港产业园等布局石油化工新材料产业空间。依托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口药谷等布局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空间。依托三亚深海科技城布局深海产业空间;依托文昌国际航天城布局商业航天产业空间;依托昌江核电基地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布局清洁能源产业空间;依托临高金牌港产业园、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装配式建筑、生物降解塑料等节能环保产业空间。
■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统筹布局以现代种业、种养业、加工业、休闲农(渔)业、农业服务业为主导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空间。加强南繁科技城、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用地保障,强化农业战略科技力量。补齐加工流通服务短板,保障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文化创意型加工、热带农产品冷链物流等空间。以琼中湾岭等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促进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集聚空间
推进自贸港产业空间高质量发展。依托港产城一体化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集聚空间,延伸产业链长度,以滨海城市带为载体构建四大产业集聚区,提高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中部地区在严格保护重要生态空间的前提下,重点保障森林康养、山地体育、生态农业等生态型产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