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城乡一体 和谐发展

海南省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

        规划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为目标,紧密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和海南实际。学习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经验,把全省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构建有利于海南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空间发展体系、生态环境管控体系、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积极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  构建“圈层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发展体系.促进区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依据海南自然地理环境、发展基础等要素,明确划定绿色山区(中部山区圈层:保护核心区域)、橙色台地《台地圈层:发展与保护需要动态平衡考虑的地区)、金色海岸(沿海圈层:发展核心区域)、蓝色海洋(海洋圈层)等四个圈层,建立完善以海口、三亚、澹州、琼海四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城镇和小城镇为节点的城乡空间发展网络体系,提出差异化的空间发展和资源保护利用管控政策,分类引导生产要素有效流动,统筹发展与保护。

■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着力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构建由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组成的五大产业群.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环保型经济结构。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坚持产业项目布局与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城镇、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产兴城、产城互动、设施一体的发展格局。

■  构建“山、海、河、林”为保护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严格保护生态本底

        保护和维持中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海岛绿心;依托河流两岸、公益林地建设生态绿廊,由山区向沿海渗透;依托“环形”基础设施廊道、海岸线建设环岛绿环和生态节点,形成沿海城镇外围的绿色生态屏障。构建海南特色的生态景观格局,拓展城乡绿色空间。  

■  构建覆盖城乡、均衡配置的基本公共服务生活圈,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综合考虑通勤半径和人口分布,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通勤半径为1小时的空间范围,构建海口、三亚、澹州、琼海四大都市生活圈,形成服务网络。 以19个县市驻地及乐东莺歌海镇、文昌锦山镇和澹州白马井镇为中心,组织全省22个基本生活圈.覆盖全岛城乡。以基本生活圈为载体,构建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服务的空间  

海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规划按照“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要求,明确海南未来城镇化主要目标、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统筹规划全省城镇化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度和政策创新,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进步,为争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特色风情小镇

        依托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独特的资源优势,把风情小镇作为海南特色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推动小城镇有序有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坚持“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配套设施完善、特色产业支撑、文化魅力独特的风情小镇,打造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特色名片。规划到2015年,全省建成8个风情小镇,到2020年,共建成55个风情小镇。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海口市历史上是连接我国内陆与东南亚地区的枢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海洋文化、火山文化。全市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以及琼山府城传统民居和海口骑楼建筑两处保存完整的大型历史文化街区,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和艺术价值。1994年,国务院批准琼山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2年,海口、琼山两市行政区划调整合并后.2007年,国务院批准海口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文明生态村建设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深入开展以“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内涵、提升品位,建设自然环境优美、生产生活条件优越的美丽乡村,促进全省城乡发展一体化。到2016年,将全省75%的村庄建成文明生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