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宣传主题,海南省开展“从山顶到海洋”系列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以科普、研讨、实践等多元形式,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当日上午9时,由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主办,省规划展览馆承办,自然资源部海口海洋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海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海南省地质资料馆、陵水城乡规划展览馆具体协办的“从山顶到海洋”生态文明科普展启动,展览内容丰富多元,涵盖多个特色展区。地质矿石展示区陈列石碌铁矿赤铁矿、羊角岭水晶矿等,图文并茂展现矿石形成与经济价值;海岸带样品区展出砂质、泥质、生物海岸三类砂质样本,揭秘海南独特海岸线;珊瑚礁展区展示标本,呈现生态保护成果;科考船模型区以“海洋地质二十六号”模型为核心,介绍海洋科考成就;地质灾害应急设备展区普及防灾知识,陨石展区亦备受关注,为参观者带来别样的科普体验。




与此同时,为贯彻落实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以厅局融合为重点推动“四个融合”强化自然资源基础支撑等要求,还举办海南省地质灾害防治暨绿色矿山座谈会,邀请地质、气象等多部门30名地质灾害防治、预警及矿山修复领域的专家与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干部齐聚一堂。会上,专家们结合海南独特的海岛地质构造与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围绕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技术、极端气象条件下灾害风险研判,以及绿色矿山生态修复、废弃矿区综合治理模式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退休老干部们凭借多年基层工作经验,提出了地灾防治和绿色矿山建设意见。会议不仅为海南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展现了老同志们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的担当精神,让宝贵的专业经验在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中持续发光发热。




活动现场,海南省自然资源专题展成为解码海南生态治理的“活字典”,展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海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以丰富多元的内容体系,系统呈现海南土地、海洋、矿产、森林、水资源、自然保护地、湿地资源等十大类自然资源禀赋,生动展现全省在自然资源领域的独特优势与发展潜力,全景展现海南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中的系统性实践。现场还开展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和知识、“六水共治”宣传,以及耕地保护和矿产资源法规政策宣传。大家通过参观科普展及各类宣传展板,全方位了解海南在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治理方面的努力与成效。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总规划师王俊刚在“从山顶到海洋”生态文明科普展活动上致辞时表示,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始终将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动各项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科学管理,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水平。希望通过这次科普展,能激发大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自然资源、守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让海南的山更绿、海更蓝,让我们的地球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此外,海南省规划展览馆还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生态文明“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将开展系列特色活动:面向中小学生的“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主题征文大赛,培养青少年环保意识;“自然资源和规划好故事”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各界人士分享生态故事;“小小探索家”地质户外科普研学活动在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举行,地质专家带领学生探秘火山遗迹,激发科学兴趣。
参加活动的代表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形式新颖、内容充实,通过科普、研讨、赛事、研学等多种形式,凝聚生态保护合力,为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注入动能,也让“珍爱地球”的理念扎根每个人心中。
来自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水务厅、省地质局、自然资源部海口海洋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陵水城乡规划展览馆代表,省地质局、省气象局专家代表以及16个省直厅局老干部工作者和老干部代表约130人参加系列活动。
来源 |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作者 | 尹建军
编辑 | 陈国智
审核 | 苏军 邢代洪 胡亚利